4月18日晚,“明学沙龙”第10期“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”专题活动在第六学科楼B210报告厅举行。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、上海青年讲师团成员曾燕波应邀担任本次主讲嘉宾,来自全校100多名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。
曾燕波围绕“五四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”,分别从“五四精神”缘起、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三个部分详细阐述了“五四精神”的历史意义、理论逻辑和时代内涵。她通过回顾“五四运动”的时代背景以及该运动涉及的主要人物与事件,认为“这场由巴黎和会上不平等条约引起的运动,在共产党领导下从青年学生转向工人阶级,是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、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。”她指出,五四运动是以暴力反抗反动统治的爱国主义运动,其中蕴含的“爱国、进步、民主、科学”精神既是对当时中华文化劣根性的反思,又是对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的挑战,这种热爱祖国、积极创新、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加快了当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。
当谈到“五四运动”的精神发展史时,她提出,五四运动是将人民群众力量聚集起来的一次运动,是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“分水岭”。它的成功不仅仅是争取民族利益,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场思想解放的革命先锋运动,顺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,“五四精神”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中国信仰,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核心价值观,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组成部分。“它代表的是新生的力量,对当代青年来说,这种勇敢、积极进取的精神依旧值得其学习。”
最后,曾燕波结合时代特征深刻剖析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取向。她强调,当代青年处于最好的时代,青年一代也是中国梦的实现者,创新与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。然而,在当代青年中不仅面临着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,还存在着诸如“佛系文化”等价值观多元化的现象。对此,当代青年大学生更需要主流价值、主导价值和核心价值的引导,“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一个精神”,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统一的。因此,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,学习“五四精神”就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,把远大理论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,主动挑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担。整场沙龙由浅入深、气氛热烈,现场响起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。
本次沙龙由计算机学院承办。
文/党委学工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