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成功举办睡眠科普讲座及香薰DIY主题活动
发布时间: 2025-04-03 浏览次数: 10

327日,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“幸福化学公式”系列首场活动——“今夜,请睡个好觉”主题讲座在萱园举行。活动聚焦睡眠健康与情绪管理,通过科普讲解、互动测试及DIY助眠香薰制作等环节,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睡眠问题,掌握改善睡眠质量的实用技巧。


 

一、血清素:情绪稳定的“密钥”

活动伊始,主讲人李竞芳洲老师以“幸福化学公式”为切入点,揭示了多巴胺、内啡肽、催产素和血清素四大神经递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,并重点解析了血清素的作用。她指出,血清素作为“情绪稳定器”,与睡眠质量、食欲调节密切相关,而良好的睡眠习惯、均衡饮食和适度日晒是维持血清素平衡的关键。

针对春季情绪波动现象,李老师解释道:“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血清素分泌失衡,加上学业压力等因素,易引发‘情绪感冒’。同学们不必过度自责,应通过科学调节和积极沟通缓解焦虑。”

 


二、你的睡眠质量达标了吗?

活动现场,师生共同参与了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》测试。数据显示,52.3%的大学生作息属于“晚睡晚起”,仅10%能做到早睡早起。李老师结合案例指出,43.2%的学生因玩手机熬夜,56.2%的失眠与学业压力相关。“长期睡眠不足会损害记忆力、情绪调控能力和免疫力,甚至增加意外风险。”她强调,医学定义的失眠需满足“长期存在+影响生活”标准,若问题持续应尽早就医。 

三、破解失眠的3P陷阱”:解码睡眠的“化学方程式”

李竞芳洲老师针对存在长期睡眠问题的同学,揭示了失眠背后的复杂影响因素:是“易感因素(先天特质)、诱发因素(学业压力等)、维持因素(错误行为)”之间动态叠加导致的,失眠就如同失衡的连锁反应。

针对这一难题,她提出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认知行为疗法(CBT-I),即通过“睡眠限制法”固定起床时间蓄积腺苷,触发自然困意;通过“刺激控制法”隔离床与清醒关联,重塑睡眠条件反射;还需要使用“认知重塑法”破除“8小时睡眠”执念,坦然接纳睡眠状况的波动。

四、熬夜补救与香薰DIY:在实践中疗愈身心

针对学生“报复性熬夜”现象,活动还提供了“熬夜急救指南”,包括短时补觉、补充电解质及护肝饮食等方案。最后DIY助眠香薰环节以“嗅觉实验”点燃全场热情。学生们化身“睡眠调香师”,用粉水晶、火山灰等扩香石搭配薰衣草、雪松等精油,探索气味与睡眠的关联。粉水晶象征情绪安抚,火山灰多孔结构增强精油吸附,薰衣草中的芳樟醇成分被证实可调节GABA受体促进入睡。李竞芳洲老师指导“配方逻辑”,给香薰制作提供一定的思路:压力人群配雪松香,焦虑者选薰衣草,活力需求搭柑橘调,并按3:1原则”滴注精油避免混杂。环境工程专业同学感慨:“香薰不是玄学,每一滴精油都在与大脑‘化学对话’。”

这场融合科学与美学的实践,让睡眠管理从理论沉淀为可触达的生活仪式。李老师总结道:“睡眠是生命的刚需,也是幸福的基石。希望同学们从今夜开始,用科学方法告别‘特困生’身份。”

 


据悉,化工学院“幸福化学公式”系列活动将持续推出压力管理、饮食健康等主题讲座,助力学生构建全方位健康生活方式,收获幸福满满


 
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. All rights reserveed.